中國文化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20181115][能源轉型工作坊:媽媽監督核電聯盟楊順美秘書長專題演講]


  今(107)年度1115日,本計畫邀請到媽媽監督核電聯盟楊順美秘書長為我們講述日本311後再生能源發展議題。
(圖一)楊秘書長介紹再生能源議題


  首先,20113月日本發生了核爆事件,這個事件使得全世界又重新對核能的發電產生了疑慮,核能的安全議題又重新浮上了檯面。
  日本身為受災國更是重新省思了核能的政策,各個地方政府開始思考如何可以避免依賴核能及能源自足。因此有了一個計劃的發想及實踐,稱之為陽光與風力大作戰。
  日本各地開始發展再生能源的發電設施,其中又以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為大宗,而從資料顯示,發展再生能源產業的就業機會竟然比傳統產業還要更多,甚至更加的穩定。
  以風力發電機為例,風力發電機的製作帶動了運輸業、製造業及原物料產業,且再生能源的設施建置是屬於長久的規劃,會比一些產業更加的穩定、有更高的附加價值。
(圖二)影片:日本311後再生能源發展

  在日本,越來越多地方政府開始發展再生能源,因再生能源可以帶來龐大的經濟規模與效益,但再生能源產業所遇到的阻礙也相當的多,比如說 :
         1. 地方的電業者難以跟長期獨占的發電業者競爭。
         2. 政府的併購電網容量已經被未來的發展建設給占去,所以沒有餘裕另外提撥容量給地方電業者。
         3. 電纜的連結負擔可能必須要由再生能源發電業者來負擔,但這筆金額並不是一筆人人都能負擔的金額。
         4. FIT法,就是以固定價格收購電力的法案,這個立法本身是良好的,但因為原來的大型業者與政府內部的資源把持,使得FIT的立法阻礙重重。
  因為種種的阻礙,使日本在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過程遇到了困難,但日本在最後仍可以持續的發展下去。
  再生能源的發展,理想的狀態是改變發電的模式,將原本中央統籌的發電模式改為分散式的發電模式,讓各地能夠將電力自產自用,甚至可以將多餘的電力回賣給政府賺取金錢,分散式的發電模式具有幾種好處,其中跟中央統籌式發電相比的最大優勢在於,傳統的中央統籌式發電,如果說遇到了意外或是天災,造成地方的電力系統的異常甚至停電,電力修復的時間往往較久,在這時間民眾的生活將會大大的不便,生活機能可能會大大的降低;分散式的發電模式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弊病,地方的發電可以在遇到突如其來的意外或是天災時改為自己使用,即使生活還是會有不方便的地方,但在照明、飲食、通訊等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品質,增加意外發生時,生活的機能與方便性。
  在日本,地方建置再生能源發電設施,有很大一部份是由民間積極主動的參與,這個模式是藉由當地居民自行募資、興建再生能源設施,然後將產生的電賣給政府,居民透過此方式來回收投資成本甚至是賺取利益,平均下來成本回收的時間約是10年的時間,在此之後,所得到的錢都是從政府身上賺取的利益,內部報酬率平均下來也都有8%,有了這個誘因,讓有一些意願較低的居民更願意去投入。
      再生能源發電的一個為人所詬病的地方在於發電的不穩定性,此問題常常被人所提出,而日本的學者也提出了反駁,以風力發電為例,單一的風力發電機的確發電是不穩定的,可是當發電機一多,整體下來可以達到高平穩的發電量,透過大規模的發電機組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此是大數法則的運用。
     另外,也會有人提出再生能源的建設成本高,這個說法只對一半,一開始的確是這樣,在剛開始發展再生能源時,其建設成本的確會比較高,但再生能源的發展會隨著技術學習效果成本逐漸降低。
     什麼是技術學習效果?技術學習效果以一個例子來說,智慧型手機剛推行出來的時候,智慧型手機的製作成本相當的高,也被視為是一個高價的產品,但現在的智慧型手機的製造技術達到成熟的狀態,結果怎麼樣了呢?製作成本大幅的降低,也使智慧型手機的單價大幅的降低了,變成人人都買得起的東西。透過時間的演進,在大量的研發生產下,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這便是技術學習效果的體現。
(圖三)同學參與講座

     再生能源設施也具有同樣的特質,透過大量的生產與技術演進,生產成本會大幅度的降低,太陽能發電設施成本在5年間減少了80%、風力發電設施的建造成本則是減少了30%,這是再生能源設施的另一項優勢之一,是核能設施所沒有的,核能設施最主要的設備核子反應爐,在這數十年間建造成本依舊高昂,沒有明顯的降幅,因為核子能設施缺乏的是普及性。
     一個政策必須要兩個同時兼顧,才有可能有效的提升能源自足率,最理想的狀態是可以100%的能源自足率,如此一來我們還可以省下龐大的運輸費用及儲存燃料的成本,創造環境與經濟是雙贏的局面。


0 意見:

張貼留言

Share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