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20181018][能源轉型工作坊:台灣能源何去何從]


  今(107)年十月十八日,USR團隊邀請到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陳立誠講者跟我們一齊探討台灣能源危機。主要探討的問題有「台灣現行政策及情況」、「太陽光電地面及屋頂型之種電成本效益」以及「能源與氣候」三項。
(圖一)會議進行時之紀錄


一、台灣現行政策及情況
1.        電價衝擊:台灣電力結構失衡,以煤發一度電碳排放0.8公斤,而氣電的碳排放則是0.4公斤,相差0.4,則發電成本氣電比煤電貴。2025年想達成非核家園核能由19%0%,煤電由48%30%,氣電由32%50%,綠電由4%增加至20%,平均發電成本:離岸風力5.8,太陽能4.5,燃氣3.2,燃煤1.3,核能0.9,發電成本升高對台灣電價造成一定的衝擊,若政府目標較維持現狀成本增加2500億,以電廠壽命30年計,成本將增加7.5兆元。
2.        再生能源條例之缺失:法條內並沒有提到確切的綠能使用20%
3.        以核養綠:核能可使能源獨立,經濟獨立,
(1)      政策可行::難以斷定,台灣58%能源進口,一定程度仰賴核能,在地化的能源雖然重要,但全球是互相影響。陳立誠董事長認為以核養綠像口號。推動綠能的根本原因是為了達成「非核家園」政策,如果修正該政策,現有三座核電廠予以延役,全國可以省下發展綠電的兩兆元建置經費,及未來203兆元電費,每年同樣可使用由核電廠發出400億度的無碳電力。
(2)      利益衝突:陳立誠董事長認為蔡英文總統並不一定都只為了利益推動非核家園,一方面政府信誓旦旦要落實民進黨二十年來的非核家園黨綱,另一方面對國際社會又有減碳承諾,不得已只好以發電成本較核能貴上5倍,但同樣沒有碳排的綠電取代核電。
4.        非核家園:2025年達成減碳承諾
(1)         離岸風電:離岸風機550萬瓩,投資9000億元。遴選電價為歐洲三倍。但是市場上離岸風電成本已經大降,主要原因是風機大型化,減少海事工程、施工船舶客製化、經驗累積,施工時程縮短。離岸風電每年電費第一階段 380萬瓩 每年發電138億度,每年電費 800億元 (5.8/)。第二階段 170萬瓩 每年發電60億度,每年電費 150億元 (2.5/)。兩階段每年共發電198億度,每年電費 950億元 201.9兆元。離岸風電總檢討:1於用電尖峰之夏日無功能2每年電費950億元,201.9兆元3得標廠商九成外商4遴選價格為國外競標價格三倍5推動方式不利產業發展。

二、太陽光電地面及屋頂型之種電成本效益
1.        台灣的日照:台灣時常下雨,發電較少,成本高。
2.        台灣面積狹小:太陽能、風力因能量密度低,需要大面積土地,台灣因為面積小,人口多,基本上不合適發展需要大面積的風力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太陽能與風電相比,也有調度問題。台灣陸上風能有其天然限制,因多種環境因素,目前已遭附近居民強烈反對,發展潛力實為有限,所以蔡政府目前規劃風力發電是以離岸風電為主。但離岸風電海事工程施工困難,經費高昂,每度電發電成本高於陸上風電2倍以上。全球發展風電國家多以陸上風電為主,離岸風電為輔,像台灣因土地面積狹小,離岸風電喧賓奪主的國家,可謂絕無僅有。大力推動離岸風電,沒什麼道理可言。其實以台灣地理條件,原本就並不合適發展風電,更不用說發展成本高昂的離岸風電。

三、能源與氣候
  陳立誠董事長講述在今年著有一本關於能源與氣候之書籍-台灣的能源災害 一本書讀懂能源謎團,以科學數據解釋能源觀點。台灣發電只有四種選擇,發電成本由低至高排序為:核電、煤電、氣電、綠電。成本考輛應為能源配比之優先順序。但現今政府之「能源轉型」政策為廢核電而以最貴的綠電取代,降煤電而以次貴的氣電取代。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七年內(2025年)台灣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2500億元。
  每位國民分攤10000元,每個家庭分攤30000元。非核家園政策,恐造成7兆元的經濟損失。以科學事實來論證,並引用聯合國IPCC、能源局、台電年度報告等權威數據,客觀理性的探討台灣能源議題。詳細解釋為何以臺灣的地理條件,綠電根本不可行。並討論核電,解釋核電對台灣的重要及無謂的恐核心理。接著討論聯合國氣候變遷報告和討論全球溫昇目標與討論暖化衝擊。再來解釋能源對人類文明進展的重大貢獻及說明能源轉型是極緩慢的過程。還有環保運動由200年前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談起,討論200年來環保思維的各種末日論無一成真。
  最後全面討論我國能源政策。詳細解釋台灣能源問題及解決方式,正是「一本書讀懂能源謎團」。期盼討論可為臺灣能源政策對話提供較堅實的基礎。能源應回歸為民生議題,不應成為政治議題。錯誤之能源政策受害者是不分政治傾向的全國民眾。蔡政府應懸崖勒馬,修正其能源政策,則國家幸甚,全民幸甚。

  透過陳立誠董事長的探討,使得團隊瞭解台灣現行政策狀況與能源危機,懂得其中的利害關係及各種發電方法的發電成本與碳排放的差別,有助於團隊在推廣綠能時,有背景知識的掌握。
(圖二)陳立誠董事長與陳世榮老師進行能源探討

0 意見:

張貼留言

Share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